软件篇:*作系统、驱动程序、随机软件* ]4 c' ^# e1 u0 m. N
1 v! G& Q R, J
软件成本按笔者的理解应该分为三个部分:*作系统、驱动程序、随机软件。
0 [3 d* Q2 C: k7 k8 ]2 Y4 ]! X8 c! y* ~
首先是*作系统的成本。目前,主流的笔记本电脑一般都安装了Windows XP的*作系统,而低价笔记本由于成本的考虑,如今推出了使用DOS或者UNIX系统的主机,在WINDOWS大行其道的今天,对用户来说确实造成了不便。
3 R" H" O' C7 v3 B0 r9 w. T
4 T( r3 p% ^& i. F+ q对最新的机型提供古老的DOS驱动- o' ~2 Q7 J) N7 o- z4 X
; R1 X0 g1 ~/ H6 ]
其次是驱动程序的成本。对驱动程序的开发是一个笔记本硬件厂商应该的责任,然而笔者在前两天却碰到个郁闷的事。上个礼拜我的一个朋友买的一个国产笔记本电脑,开机就进入DOS系统,想到其价格比较便宜,也就只好自己安装*作系统了。在辛苦装好WIN 2000以后,把随机的驱动光盘拿出来,却赫然发现上面的驱动都是WIN XP的,竟没有WIN2000的!勉强安装后发现无线网卡的驱动怎么都装不上!无奈,只好从到其主页上寻找这款机型的驱动,却被告知这款机型只提供WIN XP的驱动!呜呼哀哉,消费者花钱买来的电脑居然还要自己为其驱动而到处寻找~愤怒和无奈下,我们只得从INTEL的官方站点下载它的无线网卡驱动和管理程序。 S2 d, i# }4 M* v( }& ~- u. g: o
& A' m5 A9 z3 \+ @1 z
" [( }8 f4 G( l/ N8 o; E" V6 T3 E: rThink Light的效果图和APS正在工作的图片
9 g. K2 j% }4 z6 I! @3 s* T* ?3 h& p- r* F+ L
对比之下,IBM或HP等国际大厂就做的非常好。他们都能提供完善的驱动支持,并提供一些实用的小程序和功能来对自己产品的增值。像IBM为了解决用户在晚上光线不足的情况下使用,开发了Think Light;为保护运行中硬盘的数据,开发了Active Protection System(IBM主动保护系统);为了保护用户数据的保密,开发了其独特的硬盘锁等等。在驱动方面,IBM甚至为最新的T4X系列的笔记本电脑提供了诸如WIN98的驱动程序!而这些软件的开发都是需要资金来维持的,所以那些低价笔记本上你是看不到那么实用而独特的功能,甚至完善的驱动支持!
. F# C. u( Z% s
2 o3 o$ \& H5 }+ ?$ MIBM为ThinkPad开发的电源管理程序
% G; A) U2 l' O; w' R' K! Z& D5 U* T
" A1 B+ B' |: t9 o( n再者就是随机的一些软件。比如一些主流的金山词霸,WINDVD等等。像IBM,HP等国际厂商还会提供一些管理程序来帮助用户最大限度的发挥机器的性能,如电源管理,一键恢复等等。而低价笔记本就只有用自带的WINDOWS的电源管理,系统坏了就只好重新安装咯!
+ i; K) H j) Z硬件篇:芯片组 最贵Intel 最便宜的是SIS1 n5 ^; b4 x! |6 d8 O
4 C& u+ H/ R3 e* i9 b7 `, R
现在我们开始分析笔记本内部的各类元器件的成本,并把这部分作为本文的重点。
4 f& }2 {$ R: g* G& G& w& D+ Z( d2 ~1 y. p; H$ U B
& Y* k( g' h/ ^+ I# }' I" Y4 q一、 芯片组
( P. ]0 C$ p4 J: E
: N2 r7 j5 Z+ I8 j如果说,采用同样的CPU,DDR,同样的显卡,跑在INTEL和VIA的平台上,哪个系统会跑的更快、更稳定?我想稍有DIY经验的朋友肯定知道答案。诚然,INTEL的CPU在其自家平台上的性能优势是毋庸置疑的。如果有测试软件的话,我们可以明显的看到在内存子系统,磁盘子系统上,INTEL的成绩将遥遥领先其对手。这也难怪,对自家的CPU支持都不如人家,INTEL还怎么混~呵呵。
5 J( v& w P* d- `" {( ~, {" v" |1 b S# t
不过,也有很多厂家提供芯片组,诸如VIA,ATI,SIS等。我们仅以支持PENTIUM-M CPU的芯片组为例,如今系统平台一般有如下几种:INTEL的855+ICH4,VIA的PN800+8235CE,ATI的RS300MB+SB200,以及SIS的mx661+963。四者中,价格依次递减,不除显示性能的外(ATI的芯片组具有较好的显示性能),性能也依次递减。而低价笔记本最直接的成本措施就是改用便宜的芯片组。
1 @* A9 J x/ d9 Z6 ~$ [! ~) U, M2 B- e" J: u
+ r6 M0 D/ U0 p/ f8 U
) ~1 y) ]2 b$ T! g% JINTLE代号为ODEM的855GM的北桥(左)和
; t4 r: j: _- F/ B. y E$ |配套的80821DBM(ICH4-M)的照片(右)1 k3 P: @$ ]( C3 Z- l! G) Y- c# ]
6 b9 r/ n) `2 `) I5 S. }* @而下图是VIA开发的芯片组,一时没找到PN800的,图片是K8T800(左)和VT8237(右)(和8235CE的PIN是兼容的),这是支持AMD最新的Claw Hammer和Sempron等64位处理器的北桥:0 r* A# i! X4 { m" z
- I' E5 I+ T1 h3 B$ |! h0 r% Z
0 m { W1 O6 z! T: J随着INTEL推行的CENTRINO技术,规定了CENTRINO技术必须同时具有INTEL的855PM/GM和ICH4,以及INTEL自家的无线网卡这三者。很多小型笔记本厂商受制与CENTRINO技术(如不采用就不能成为Centrino技术),不得不采用INTEL的平台。为了在昂贵的芯片组前提下能有更高的利润,就必须对其它电路进行更深入的COST DOWN,对RD(研发人员)工程师也构成了很大的挑战。 K8 [: h! _6 [! B# O$ {4 I0 P
9 @8 z0 g0 }: { l. H) r5 W+ I
; J E+ S8 [0 o8 [二、主要的控制芯片
$ e# N; i4 t3 Z, A# t8 d8 c" s1 z$ U E1 v& C0 T {/ k3 T0 u6 J* ~
随着消费者对笔记本芯片组的认识和INTEL大推的CENTRINO技术(INTEL在外面的广告可谓铺天盖地,作为商家,有什么理由拒绝这么好的免费广告呢?),直接改变芯片组来COST DOWN已经越来越吃力不讨好(说吃力,其实主要是RD在开发过程中需要学习芯片组的很多特性,比如电压的误差允许,开关时序等,而二线的芯片厂商的规格书和DESIGN GUIDELINE(开发指南)写的确实不怎么样,不像INTEL写的面面俱到,包括任何一个细节。所以RD在用非INTEL平台开发的时候会很累)。( H0 W# Z2 ~1 ]: X5 ~0 `
2 ?: O2 j0 X8 x! |( u: s有的PCMCIA是可以放入遥控器的8 T! H2 ?& j; C. B J& D8 x, E' B- T0 d* U
; M: ?4 J, v' M$ f+ F于是,在成本的压力下,厂商开始寻找其他地方来做COST DOWN的动作。我们知道,主板上除了芯片组外,还有很多其他的芯片,比如PCMCIA控制器, 1394控制器,USB的电流保护电路,网卡,还有EC(EMBED CONTROLLER,嵌入式控制器,也就是常说的BIOS),SUPER I/O(超级I/O,主要负责串口,并口,红外等传统低速的设备)等等,于是这些方面便成了笔记本主板COST DOWN的新热点。以下,我们分别用主流笔记本和低价笔记本内的设备加以说明,以找出其中的猫腻。& a- T$ Q+ A% x- Z5 W
1.PCMCIA和1394控制器:- t1 M7 E/ B8 s4 I7 \7 I, K* I
1 {$ [+ b* H- w% {
上图右下方黄SE排线所连接的就是PCMCIA卡& j+ } F; X# n. B
0 D+ h6 l0 T$ V+ i8 P/ C- h; p2 _PCMCIA是笔记本的标准配制,我想现在都不大可能找到没有PCMCIA设备的笔记本电脑了吧?一般来说,好的笔记本会运用TI(德州仪器,比如TI141XX)和NS(美国国家半导体)的控制器,这方面也确实TI做的最好,或者RICOH(理光的R5C5XX系列)的CARDBUS控制器也是不错的选择。
7 L( T) X% w* c3 D2 [$ u
, { z1 E; e8 I" N$ J$ o: F' A在热量控制、传输效率以及温度要求上,这些芯片在设计上有着很高的标准,由于PCMCIA是直接挂在PCI总线上的,所以其稳定性也将直接影响到主机的稳定。: r; T/ [9 L! Y3 m6 v
0 b. s+ ^ M2 J1 S2 P
而低价笔记本则一般都不会选择此类芯片,他们会采用一些比较便宜的CARDBUS控制器,比如ENE和O2MICRO,这是两家台湾公司,虽然它们也能满足PCMCIA的所有规格要求,但是在一些细节方面,比如驱动、传输效率上及不上TI等老牌芯片厂商。虽然其价格有着很强的竞争优势,但由于其性能和稳定性的制约,你还是不大可能在IBM,HP的主流机型上找到这样的芯片(笔者的T41就是采用TI的控制芯片),而在一些国产或者其他低端机型上你会很容易发现这样的芯片。* K7 n6 S# h4 G/ C
: O$ \5 a! [* o7 C6 _如上图是IBM R40采用的TI的芯片PCI 1510的芯片。查它的DATASHEET,说明IC是“single-slot CardBus controller”的,即单PCMCIA插槽的。- E2 e' R, w' [
* Z, n+ @0 I, n: w) S9 i而如今的流行的1394一般都是和PCMCIA的控制器整合在一起的,所以在设计的选择上,RD一般都会综合考虑其性价比,以最少的钱满足客户要求的功能。比如客户需要1394的话,就需要用CARDBUS和1394的COMBO控制器。1 c; F4 S9 R7 [, Y) e+ F8 A
3 x2 \$ K# D% c! }6 H9 J; { B
上图是NEC的某款产品,芯片型号为R5C551。查它的DATASHEET,说明是“PCI bus-PC Card bridge and PCI bus-IEEE 1394 OHCI bridge with integrated PHY”说明此IC不仅支持PCMCIA,同时支持1394。
- {% g1 h3 b1 \& ~. {( O8 S! s! H0 D3 u8 f9 z$ c- E
比如在一些机型上需要加上多媒体卡的读卡器,我们就要选择RICOH的R5C841,而并非选择ENE,因为她支持PCMCIA/1394/CARD READER(多媒体卡读卡器,包括MS/MMC/xD/MS)等众多功能,这远比ENE+CARD READER(读卡器)来的便宜哦!0 E5 ?+ a% L/ [' G
硬件篇:USB的电流保护小钱也要省
% W5 v8 a c0 w4 }3 }3 D5 r' h8 [% ^4 j5 s% m2 z
2.USB的电流保护9 g7 x. V2 l0 e
8 l n. Z/ s; _; h, `( @
4个USB接口挤在一起的机型也不少见哦% ?* }7 D9 {/ Y) g/ N
. }- `. E. n' ^* z3 _ S
按INTEL的规范,在USB口提供的电流至少达到500MA,而最新的USB2.0则最低要求是720MA。那在笔记本中,如果我们不小心短路USB口的+/-极短路了(还是很容易发生的哦),系统该如何做这样的保护呢?
8 Q8 p( J6 b) \( ^0 j- V2 J4 @) h: T* \; x4 r
2 C' v* G* W4 Q3 N# k: A
在INTEL的标准电路中,我们需要将5V接到一颗IC,然后从IC接+5V到USB口。上图中的IC(U12)提供了两个USB口的供电,分别是USBPWR CONNE和USBPWR CONNE,而U12能检测当前通过的电流,当电流超过一定的程度的时候,会自动切断向此USB口供电,即关闭USBPWR CONNE和USBPWR CONNE两组电源,同时发出USB_OC#通知南桥关闭此USB口的信号。这个过程中因为有U12检测短路电流,并能及时断开短路的USB口,所以这个过程不会导致机器关机,仅仅导致此USB暂时不能用而已。而这个电路的核心部分就是那颗会检测电流大小的IC,也是此局部电路里最贵的一部分。; V! m: a+ h3 L8 v7 E
/ D% D) G7 d- M9 ~2 x
9 h' ^0 }* j4 M" C, t
为了COST DOWN,RD也动足了脑筋,他们也设计了一个电路。如上图,当外部USB口短路的时候,USBPWR上失去电压,导致USB_OC#信号被拉低,向南桥发送了一个过流的信号。南桥关闭此USB口,以保护南桥的USB口,但是实际上由于主机内部的5V还是被短路,机器检测到后便立刻关闭。
+ W+ [0 n4 U* D
1 d3 @+ N: ?# b S3 ^- I. m5 k这就是两种不同的实际应用。由此我们也看得出来,COST是如何下来的,呵呵。
! u" S) x( {8 A" U7 i c# Z硬件篇:网卡 低价一般爱用VIA的 |